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许昌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08020081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4-08-23 10:3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办理结果:A

赖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提升基层应急效能”的提案收悉。收到提案后,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结合工作职能,认真研判,并会同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防震减灾中心、市气象局、市卫健委等部门以问题为导向、以建议为引领,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力所能及推进相关工作落实落地,不断促进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您在提案中针对关于关于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提升基层应急效能的建议,进一步拓宽了我们工作思路。现就您提案中的具体建议答复如下:

一、落实细化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年5月14日市安委办下发了《关于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深入学习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注重学用结合,切实提升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质效。并深入企业加大宣贯解读,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作为防范遏制事故发生重要举措,坚决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二是深入实施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市安委办制定印发了《许昌市安全生产攻坚三年行动任务、措施、责任三个清单》《许昌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工作手册》,细化了任务分工、明确了不同行业领域的检查重点。市安委办定期组织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进行风险研判,坚持健全“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暗访”以及信息汇总、动态研判、晾晒通报等安全督查长效机制,指导帮扶各县(市、区)全面排查整治问题隐患。

三是紧盯重点时段,强化督导检查。今年以来,市安委办突出元宵、两会、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分时段分析全市安全生产情况,先后下发了17次提示函和安全生产工作通知,不断压实责任,突出重点领域督导检查,确保节日期间安全形势平稳有序。同时,市安委会9个暗访暗查组定期深入县(市、区)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二、关于完善基层应急队伍,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机构改革后,许昌市高度重视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特别是2021年5月出台《河南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办〔2021〕9号,以下简称意见)后,许昌市各级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兰考现场会精神,按照省级统筹、市级指导、县乡具体落实的总体思路,采取制定方案、细化标准、定期调度、联合督查、年终考评等方式,扎实推进基层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细,基层应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截止目前,其所辖9个县(市、区)及110个乡镇(街道)、2503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任务,并建立了常态化运行机制,在日常安全防范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中发挥了前哨作用。2023年9月,省减灾委办公室对我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评估,总评成绩为优秀,市应急管理局被省减灾委通报表彰为工作成效突出单位。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对照省《意见》明确的建设任务,2021年12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许政办〔2021〕29号),从健全应急机构、建立指挥体系、建强应急队伍、完善预案体系、强化物资保障、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基层责任、注重业务培训等8个方面和“六有”标准进行了细化规范。2021年12月,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联合许昌军分区下发了《关于建立行政村(社区)民兵连和村级应急救援队伍联动机制的通知》(许军联〔2021〕5号),有力指导乡村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兰考现场会后,2021年12月,市政府第141次常务会议专题学习了现场会精神,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进一步安排部署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各县(市、区)也结合各自实际及时研究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了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为扎实推进工作高标准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许昌市各级实行了月报告、月会商、季讲评、年考评制度,并建立了工作台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和疑问及时协调解决或答复;2021年12月,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综合督导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反馈,要求限期整改。2022年4月,许昌市又采取市级抽查、县级逐一检查的方式对基层乡镇落实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综合验收,并建立了完整详细的市县乡村四级应急管理能力数据库。

二是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对照省《意见》和兰考现场会精神,按照规范统一、便于落实的原则,市应总指办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对有关内容进行细化规范。截止目前,许昌市所辖110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与乡镇长(主任)共同任应急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了由乡镇副职担任主任的应急管理办公室,以正式文件明确了职责职能,并配备了3-5名专职工作人员;全市2503个行政村(社区)均设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站长的安全劝导站,明确安全劝导员 14452名,灾害信息员3353名,工作中乡村两级均结合实际建立了工作台账。

三是不断强化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各县(市、区)紧密结合当地事故灾害风险实际,充分依托既有专业应急队伍和辖区内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应急力量组建县级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基干民兵、两委干部、辖区内企业应急力量、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学校负责人、红白理事长等人员组建乡级不少于20人、村级不少于10人的应急队伍。截止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共建有重点应急救援队伍54支、2715余人(不含消防),各类应急救援装备器材3800余件套。其中,许昌市本级本着便于集中训练、严格管理、加强保障和快速调用的原则,2022年6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消防队组建成立了以洪涝灾害、地震灾害抢险救援为主,兼顾消防救援、现场指挥保障等功能为一体的100人的综合救援突击队,经验做法被省厅转发;禹州市将2支现有专业队伍进行整合,组建成立了许昌市矿山事故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禹州)。其它各县(市、区)分别采取不同形式组建了不少于50人的县级骨干队伍;全市110个乡镇(街道)共建立乡级兼职救援队115支、3416人,2503个行政村(社区)依托民兵连共建立村级应急救援队伍2503支、35746人,并常态化开展了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另外,今年借助许昌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计划投资9528万元为市县乡三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各类应急救援装备共计5776台(套),以解决基层应急救援装备不足的问题,目前该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实施。

四是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防控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精神,市减灾委及时组建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部署会,印发相关文件,并狠抓贯彻落实,及时汇总市县应急管理、水利、交通、气象、住建、自然资源、防震减灾等风险普查情况,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市应急指挥中心将全市涉水、涉灾的水利工程动态监管系统、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蓝天卫士、智慧城管、智慧工地、莲城智能体视频融合共享平台(866路)、煤矿和危化品风险监测预报等数据资源接入市应急指挥综合平台,实现了对高危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和市区立交桥、隧道、车站等761处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控;各县(市、区)也结合本地实际接入了本地相关数据,为市县两级应急响应、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保障、灾害防范提供了数据支撑。各乡镇(街道)也参照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经验做法,对辖区内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开展了辨识,建立了事故灾害风险分级分类管控台账,同时建立并严格落实风险点安全巡查、监测等防控制度,并利用“蓝天卫士”等系统对相关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为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做好局地性、突发性、灾害性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许昌市气象局制定了直达基层气象灾害风险点“叫应”服务机制。

五是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市县两级能够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决策部署,每年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修订各类应急预案暨加强应急演练的通知》,并灵活采取开展预案培训、定期调度讲评、现场督导检查等方式,扎实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已完成修订17000余个。其中,市本级和9个建制县(市、区)总体应急预案均已发布实施;市本级42项专项应急预案已全部发布实施;各相关部门均对照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任务,修订完善了本部门相关预案;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已完成修订253个;所属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均能够结合实际编制了综合、紧急避险、防汛抗旱、安全生产事故、森林防火等预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各村(社区)均编制了简单明了应急手册或现场处置卡,同时各级均按照要求落实了应急演练。另外,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及时指导所属县(市、区)对现有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并投资5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用乡镇级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横向到党委政府、重点部门,纵向到市县乡三级视频互联互通。2021年6月份,市应急管理局指导各县(市、区)对现有应急指挥车、视频会商系统、应急手持终端和个人手机视频通信功能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了事发现场与本级指挥中心、上级指挥中心三方随时视频指挥和图像上传,有效拓展现有平台的功能作用,基本满足了平时值班、战时指挥的工作需要。

六是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在物资储备上,许昌市各级能够严格对照物资储备标准,结合本地风险实际及物资器材特点,坚持应急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原则,灵活采取自购储备、协议储备、储备于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储备,并进行登记造册,确保一旦遇有突发情况,随时能够调配使用。截止目前,市县两级目前均建有应急物资储备库,协同发改部门每年定期更新补充相关物资器材;共设立乡级物资储备点159个,每个行政村(社区)均建设有微型消防站。

三、用好社会力量,培育壮大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并融入基层应急体系

机构改革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将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辅助力量紧抓不放,先后将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许昌市汉风救援队等11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共计676人纳入应急力量体系进行建设指导,并给予了一定的物资装备支持;为便于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管理和向社会应急力量发布应急信息、提供服务保障、实施指挥调度,每年指导全市社会应急力量在全国社会应急力量管理服务平台进行了注册登记(含APP端),并专门建立了许昌市社会应急力量调度指挥群,确保在汛期及特殊时段和突发事件应对期间能够对本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实施统一调度;市消防救援支队与社会救援队伍也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根据需要随时配合救援行动。为切实提高我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实战能力,在每年各级政府开展的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活动和防汛、森林防火等课目应急演练积极邀请社会救援力量参加的基础上,2023年按照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方案,专门组织了社会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并遴选社会救援队伍优秀代表参加了全省组织的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救援技能实训竞赛,获得了绳索高空悬吊向下救援三等奖,个人综合体能三等奖;市应急局获得优秀组织奖。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日常联络机制,定期收集各社会救援队伍工作开展情况,并依托应急管理部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做好我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宣传工作。

四、关于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参与作用。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注重发挥人民团体、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公益性组织,保险公司等商业机构,基层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并将应急科普宣传纳入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区报到行动,努力形成全员动员、预防为主、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切实提高社区基层应急能力。比如,市红十字会每年组织许昌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许昌市红十字汉风救援队、长葛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等不定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发放校园医疗急救包,组织校医参加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校医培训班,开展防震、防溺水、防火灾以及救护培训进课堂,全面提升在校师生自救互救和紧急避险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应急宣传进社区活动。开展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在城市社区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设立专职管理人员,明确社区网格员的安全宣传及隐患排查职责。选择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熟悉社区情况人员担任安全劝导员,鼓励社区党员、退休职工、家庭妇女等加入安全劝导员队伍。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等载体加大了防灾减灾救灾常识和安全提示宣传频次和力度,并将安全元素充分融入了社区公园、广场文化场景,建设完善了社区应急广播系统。市县应急管理部门还坚持每月到社区讲解防灾减灾救灾常识,以不断提升社区居民自防自救互救能力。积极开展社区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教育,结合社区实际,每年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交通安全日、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和火灾、地震、水灾等应急演练,提升社区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并坚持每年组织2-3次社区应急培训或应急避险演练。同时市应急管理局印制了《居民应急知识手册》《防灾减灾科普手册》,明确了宣传重点,加强居家出行、用电用气、应急处置、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日常安全知识宣传,针对季节变化和自然灾害特点,开展防汛、防震、防雨雪冰冻等灾害预防知识宣传。组织建设社区应急响应动员体系,督促指导各社区认真分析研判社区灾害事故风险,制定完善了社区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明确了预防和应对措施。健全完善社区应急动员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应急动员战斗堡垒作用,设立社区“第一响应人”,社区党员干部、安全劝导员实现分包到户,责任到人,确保了基层应急响应及时有效,应急处置及疏散撤离快速有序。各社区以社区干部、物业公司职工、社区志愿者为主,建立兼职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了应急技能培训和日常演练,配备应急救援物资,为社区划定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撤离路线,丰富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和设施功能,制作社区应急疏散标识图,设置在小区进出口等明显位置。

三是积极推进应急宣传进校园活动。将应急素质能力教育融入教学全链条,教育部门指导各学校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提升应急素质能力的目标贯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重点开展了识险辨险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以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学阶段,重点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倡导应急志愿服务。积极开展校园应急科普教育活动,教育部门指导各学校将应急科普宣传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了专题应急科普教育;在学校宣传栏、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网和“两微一端”等平台设立应急科普专栏。在校园科技馆中植入科普教育内容,将应急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和夏(冬)令营,丰富校园应急科普“第二课堂”,切实提高了应急知识与技能普及率。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害处置预案,制定校园应急处置演练大纲,每学期组织师生至少开展1次应急疏散演练。强化校内外应急科普资源衔接机制,教育部门推动建立学校与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共建协作,普及应急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鼓励应急专家、救援队员、科普志愿者走进校园,担任“校外安全辅导员”,开办安全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气象知识小课堂和移动课堂。加强与各地红十字会合作,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开展救护实训,有效增强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会同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防震减灾中心、市气象局、市卫健委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推进我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健康发展,切实打通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2024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