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许昌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08020093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4-08-23 10:3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办理结果:A

江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强我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能力”的提案收悉。收到提案后,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结合工作职能,认真研判,并会同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以问题为导向、以建议为引领,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力所能及推进相关工作落实落地,不断促进全市应急救援能力有效提升。您在提案中针对关于增强我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进一步拓宽了我们工作思路。现就您提案中的具体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社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机构改革以来,我市各级始终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作为落实“大应急、全灾种”根本要求的基础性工作紧抓不放,紧紧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基层辅助、应急主战”这一主线,紧密结合我市风险实际,突出节约实用,坚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市基本形成了以消防救援力量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驻许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突击、企业力量为协同、乡村应急力量和社会志愿者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格局。截止目前,我市共建立市县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55支、3500余人;乡村级应急救援队伍2618支,39000余人;如期完成禹州市矿山事故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着力打造市级灾害救援拳头力量。面对2021突如其来的“7.20”特大暴雨灾害,虽然我市成功进行了应对,守住了不亡人的“金标准”,但也充分暴露出我市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力量相对薄弱的短板与不足。为深刻汲取教训,切实提升我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2022年6月,在分析我市自然灾害风险实际的基础上,我们统筹考虑落实《河南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三年提升计划》和《河南省加强防汛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本着便于集中训练、严格管理、加强保障和快速调用的原则,并充分借鉴信阳、兰考等外地有益做法,依托市消防救援支队通过招录100名应急救援队员的方式,组建成立了以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抢险救援为主,兼顾消防救援、现场指挥保障等功能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救援突击队。我市做法被省厅应急管理信息简报(28期)转发。

二是坚持多方联动,不断充实壮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对照《许昌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充分发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牵总协调作用,及时组织各县(市、区)和应急、发改、住建、公安、水利、城管、交通、许昌军分区等重点总指挥部成员单位,以及部分重点企业、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召开了救援队伍建设协调推进会,深入学习领会《河南省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精神,部署建设任务,明确日常调度机制,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比如,及时将全市4960名民兵应急骨干力量正式纳入全市应急力量体系,并建立紧急对接调用机制;联合住建部门与3家大型建筑施工、4家燃气企业和在许施工的3家央企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有效解决了市县两级救援大型装备短缺、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联合市文明办出台了《许昌市应急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对志愿者参加应急志愿服务进行了规范;同时直接将危化、煤矿、通信、电力等重点企业专业救援力量直接纳入市应急救援力量数据库等。截止目前,我市应急救援数据库共录入县级以上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55支、3500余人,并建立了紧急调动联络机制,确保一旦遇有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调派相应力量科学处置。

三是采取多种措施,强化社会救援队伍辅助补充作用。机构改革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将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辅助力量紧抓不放,先后将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许昌市汉风救援队等11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共计676人纳入应急力量体系进行建设指导,并给予了一定的物资装备支持;为便于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管理和向社会应急力量发布应急信息、提供服务保障、实施指挥调度,每年指导全市社会应急力量在全国社会应急力量管理服务平台进行了注册登记(含APP端),并专门建立了许昌市社会应急力量调度指挥群,确保在汛期及特殊时段和突发事件应对期间能够对本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实施统一调度;市消防救援支队与社会救援队伍也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根据需要随时配合救援行动。为切实提高我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实战能力,在每年各级政府开展的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安全宣传“五进”等宣传活动和防汛、森林防火等课目应急演练时机,积极邀请社会救援力量参加的基础上,每两年组织一次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练兵比武活动,比如2023年按照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方案,专门组织了社会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并遴选社会救援队伍优秀代表参加了全省组织的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救援技能实训竞赛,获得了绳索高空悬吊向下救援三等奖,个人综合体能三等奖;市应急局获得优秀组织奖。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日常联络机制,定期收集各社会救援队伍工作开展情况,并依托应急管理部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做好我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宣传工作,比如今年我市有3支社会救援队伍被交通运输部通报表彰。同时与民政部门建立了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注册和退出会商机制。

四是加强统筹指导,扎实开展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兰考现场会精神,采取制定方案、细化标准、定期调度、联合督查、年终考评等方式,扎实推进基层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落地落细。目前,全市110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共建立乡级兼职救援队115支、3416人,设立乡级物资储备点159个;市县乡三级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横向到党委政府、重点部门,纵向到市县乡三级视频调度指挥;全市2503个行政村(社区)均设立了安全劝导站,明确安全劝导员 14452名,灾害信息员3353名,依托民兵连建立村级应急救援队伍2503支、35746人,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1+4”和行政村(社区)“1+3”应急体系建设任务,2023年9月顺利通过省减灾委的验收,市应急管理局因工作成绩突出被省减灾委办公室表彰为先进单位。

五是着眼提升技能,认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2023年根据全省和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方案有关要求,采取市应总指办统筹、分行业具体实施、训练比武相结合的方式,专门组织安全生产、综合消防、防汛抢险、森林灭火、卫生救护、生态环境、电力抢修、通信保障等重点行业专业队伍,兼顾基层乡村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广泛开展了“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达到了锻炼队伍、提升救援技能的目的。市级行业专业救援队伍共参训97支、3410人,开展比武23次,参加比武队伍97支、776人;县级以下参训队伍215支、6450人,组织比武65次,参加比武队伍数215支、1935人。

六是着眼救援需求,扎实推进许昌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建设。为支持市、县、乡现有专(兼)职救援队伍等基层应急力量建设,弥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足的短板,切实提升我市基层防灾救灾能力,根据应急管理部印发的《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市应急管理局向上申报了许昌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重点为1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6支县级应急救援队伍、103支乡级应急救援队伍购置配备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类、抗洪抢险类、水域救援类、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类、综合保障类应急救援装备共计5776台(套),项目总投资9528万元,其中申请增发国债资金667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858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按计划积极推进,预计2024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

二、关于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

机构改革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央、省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夯实责任,对标先进强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建立。机构改革后,出台了《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知》,成立了许昌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11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初步建立了“1+11”的应急指挥体系。

二是应急救援机制日趋完善。先后制定印发了《许昌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实施办法》《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救援行动对接办法》《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办法》《较大灾害和事故前方指挥部现场指挥协调保障办法》《许昌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工作规则(试行)》《许昌市较大自然灾害评估工作程序(试行)》《许昌市防汛应急救援队伍预置规则》等14项应急制度机制,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也分别完善了内部运行制度机制,全市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救援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三是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健全。市县两级能够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决策部署,每年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修订各类应急预案暨加强应急演练的通知》,并灵活采取开展预案培训、定期调度讲评、现场督导检查等方式,扎实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已完成修订17000余个。其中,市本级和9个建制县(市、区)总体应急预案均已发布实施;市本级42项专项应急预案已全部发布实施;各相关部门均对照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任务,修订完善了本部门相关预案;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已完成修订253个;所属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均能够结合实际编制了综合、紧急避险、防汛抗旱、安全生产事故、森林防火等预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各村(社区)均编制了简单明了应急手册或现场处置卡,同时各级均按照要求落实了应急演练。

四是着力推进协调共享机制建设。为全面贯彻“应急就是应战”理念,着力提升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高效应对能力和信息共享实效,在原有制度机制基础上,今年制定出台了《许昌市应急管理局事故灾害应急快速响应机制(试行)》、《许昌市事故灾难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工作方案(试行)》,目前正在结合《河南省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有关精神,查漏补缺,研究起草我市应急指挥部相关工作机制。

五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调度。我市各级能够严格对照物资储备标准,结合本地风险实际及物资器材特点,坚持应急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原则,灵活采取自购储备、协议储备、储备于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储备,并进行登记造册,确保一旦遇有突发情况,随时能够调配使用。截止目前,市县两级目前均建有应急物资储备库,协同发改部门每年定期更新补充相关物资器材;共设立乡级物资储备点159个,每个行政村(社区)均建设有微型消防站。

三、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应急救援管理现代化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参与作用。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注重发挥人民团体、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公益性组织,保险公司等商业机构,基层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并将应急科普宣传纳入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区报到行动,努力形成全员动员、预防为主、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切实提高社区基层应急能力。比如,市红十字会每年组织许昌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许昌市红十字汉风救援队、长葛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等不定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发放校园医疗急救包,组织校医参加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校医培训班,开展防震、防溺水、防火灾以及救护培训进课堂,全面提升在校师生自救互救和紧急避险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应急宣传进社区活动。开展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在城市社区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设立专职管理人员,明确社区网格员的安全宣传及隐患排查职责。选择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熟悉社区情况人员担任安全劝导员,鼓励社区党员、退休职工、家庭妇女等加入安全劝导员队伍。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等载体加大了防灾减灾救灾常识和安全提示宣传频次和力度,并将安全元素充分融入了社区公园、广场文化场景,建设完善了社区应急广播系统。市县应急管理部门还坚持每月到社区讲解防灾减灾救灾常识,以不断提升社区居民自防自救互救能力。积极开展社区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教育,结合社区实际,每年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交通安全日、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和火灾、地震、水灾等应急演练,提升社区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并坚持每年组织2-3次社区应急培训或应急避险演练。同时市应急管理局印制了《居民应急知识手册》《防灾减灾科普手册》,明确了宣传重点,加强居家出行、用电用气、应急处置、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日常安全知识宣传,针对季节变化和自然灾害特点,开展防汛、防震、防雨雪冰冻等灾害预防知识宣传。组织建设社区应急响应动员体系,督促指导各社区认真分析研判社区灾害事故风险,制定完善了社区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明确了预防和应对措施。健全完善社区应急动员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应急动员战斗堡垒作用,设立社区“第一响应人”,社区党员干部、安全劝导员实现分包到户,责任到人,确保了基层应急响应及时有效,应急处置及疏散撤离快速有序。各社区以社区干部、物业公司职工、社区志愿者为主,建立兼职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了应急技能培训和日常演练,配备应急救援物资,为社区划定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撤离路线,丰富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和设施功能,制作社区应急疏散标识图,设置在小区进出口等明显位置。

三是积极推进应急宣传进校园活动。将应急素质能力教育融入教学全链条,教育部门指导各学校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提升应急素质能力的目标贯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重点开展了识险辨险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以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学阶段,重点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倡导应急志愿服务。积极开展校园应急科普教育活动,教育部门指导各学校将应急科普宣传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了专题应急科普教育;在学校宣传栏、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网和“两微一端”等平台设立应急科普专栏。在校园科技馆中植入科普教育内容,将应急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和夏(冬)令营,丰富校园应急科普“第二课堂”,切实提高了应急知识与技能普及率。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害处置预案,制定校园应急处置演练大纲,每学期组织师生至少开展1次应急疏散演练。强化校内外应急科普资源衔接机制,教育部门推动建立学校与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共建协作,普及应急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鼓励应急专家、救援队员、科普志愿者走进校园,担任“校外安全辅导员”,开办安全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气象知识小课堂和移动课堂。加强与各地红十字会合作,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开展救护实训,有效增强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四、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市应急指挥中心将全市涉水、涉灾的水利工程动态监管系统、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蓝天卫士、智慧城管、智慧工地、莲城智能体视频融合共享平台(866路)、煤矿和危化品风险监测预报等数据资源接入市应急指挥综合平台,实现了对高危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和市区立交桥、隧道、车站等761处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控;各县(市、区)也结合本地实际接入了本地相关数据,为市县两级应急响应、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保障、灾害防范提供了数据支撑。各乡镇(街道)也参照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经验做法,对辖区内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开展了辨识,建立了事故灾害风险分级分类管控台账,同时建立并严格落实风险点安全巡查、监测等防控制度,并利用“蓝天卫士”等系统对相关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为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做好局地性、突发性、灾害性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许昌市气象局制定了直达基层气象灾害风险点“叫应”服务机制,市文广旅局牵头建设了基层应急广播平台,并为应急管理部门分配了账号,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一线;市防震灾中心推广使用了“中国地震台网”小程序,以便社会公众开启地震预警服务,方便、快捷地接收到官方、权威的地震预警信息等。同时,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及时指导所属县(市、区)对现有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并投资5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用乡镇级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横向到党委政府、重点部门,纵向到市县乡三级视频互联互通。2021年6月份,市应急管理局指导各县(市、区)对现有应急指挥车、视频会商系统、应急手持终端和个人手机视频通信功能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了事发现场与本级指挥中心、上级指挥中心三方随时视频指挥和图像上传,有效拓展现有平台的功能作用,基本满足了平时值班、战时指挥的工作需要。另外,今年借助许昌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建设契机,市县两级补充了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可以有效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会同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健康发展,切实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能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2024年8月16日